从墨翟到公输班,这就是风筝的第一代传承? | 风筝文化 · 起源

从墨翟到公输班,这就是风筝的第一代传承? | 风筝文化 · 起源

到了 晚唐五代时,户部郎李邺就曾在宫中玩过风筝,他的风筝上添加了丝弦或装上竹制的笛子,当风筝放上天,经风一吹,便可以发出酷似筝鸣的声音。 据说纸鸢被叫做“风筝”,也就是从此时开始的。对此,《询刍录》中有记载:

”初,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,引线乘风为戏。后于鸢首,以竹为笛,使风入作声如筝,俗名呼风筝。“

百子嬉春图页 【宋】苏汉臣

随着 唐宋时期社会的不断繁荣兴盛,传统节日也逐渐兴起,一直被用于军事的纸鸢,在用途上开始向 民间娱乐转化。在清明时节,儿童放纸鸢开始在民间流行。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,为风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这一时期放风筝已成为文人墨客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。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,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 专门的职业,在制扎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。

清明上河图 【清院版】

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,明清风筝在大小、样式、扎制技术、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。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,除自己放飞外,还赠送亲友,并认为这是一种 极为风雅的活动。
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,空中的风筝出现形似一个大字的,是我国北京著名的风筝沙燕,旁边还有一只飘着长尾看上去像似蜻蜓一类的软翅风筝。从这一图像来看,清院本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画家对风筝已有了清晰的认识,说明现实中的风筝已经有 “类别”的区分。

郎世宁等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 【清】

乾隆帝继承皇位后,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,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,如元旦、上元、清明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等,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。

小小的风筝,从最初的军事用途起源,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近千年的漫长演化,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。时至今日,“风筝”这看似童趣的玩物已经成为了一种 文化的符号,承担着重要的 文化价值。

下一期文章,我们将重点关注文化属性的层面,带大家换个角度看风筝~

为了普及风筝文化,推广风筝运动,中国风筝协会公众号将开展一系列科普专题,为广大风筝爱好者提供交流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。即日起,本公众号将定期更新科普文章、展示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,让我们一起将风筝文化传承、发扬下去!

参考资料、图片来源:

故宫博物院

百度百科“风筝”词条

新浪博客《清明上河图与风筝》@北海耕人

昵图网@wangwanqi521

微信号 : zgfzxh

官网:http://kite.sport.org.cn/

欢迎关注中国风筝协会

始自1987 致力发展风筝运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合作伙伴